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圖說:眾貴賓拉下彩球,落下大師偈語「讀書聲朗朗,佛光山上聞」、「佛光永普照,法水永流長」。 人間社記者莊佳穎攝
圖說:創辦院長後首任院長、佛光山長老慈惠法,回憶追隨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推動僧伽教育60年的點滴。 人間社記者莊佳穎攝
圖說: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畢業於中國佛教研究院,認為在教育這道路上要能堅定走下去。 人間社記者莊佳穎攝
圖說:第三屆傑出校友、泰華寺住持心定和尚,曾經協助佛學院建設。 人間社記者莊佳穎攝
圖說:星雲大師僧伽教育研究主持人越建東,以「最好的」評價叢林學院教育。 圖/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
圖說:佛光山南華大學校長高俊雄表示,他每天接觸的都是佛學院的校友,他要向大家學習承擔與發心、常精進和盡形壽。 圖/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
圖說:「叢林大數據」了解佛光山叢林學院的發展成果。 人間社記者莊佳穎攝
圖說: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(右5),頒發感謝狀予發心布展的義工。 人間社記者慧裴攝
圖說:佛光山叢林學院學生歌詠讚頌〈星雲詩〉。 人間社記者莊佳穎攝
圖說: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妙南法師(右起)陪同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、泰華寺住持心定和尚、義工會會長慧屏法師參觀展場內的佛學院師資牆。 人間社記者莊佳穎攝
圖說: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等,各自找到與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珍貴合影,並留言紀念。 人間社記者莊佳穎攝
圖說:現場布置佛光山叢林學院教室的課桌椅,以及陳列早年筆記、週記等文物。 人間社記者莊佳穎攝
圖說:從展覽可以一窺佛光山叢林學院學生的生活。 圖/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薪火傳燈 星雲大師僧伽教育60周年紀念展開幕
2024-11-17
從1965到2024,這些數字代表著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推動僧伽教育至今60年。從壽山佛學院到佛光山叢林學院,60年、21900個日子,培養出6000學子,弘法世界五大洲。透過「薪火傳燈─星雲大師僧伽教育60周年紀念展」,呈現60年來,大師為僧伽教育寫下的歷史。
紀念展11月16日檀信樓大禮堂開幕,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、泰華寺住持心定和尚、退居和尚心培和尚,海內外僧信800人共襄盛舉,開場由佛光山叢林學院學生帶來歌詠讚頌〈星雲詩〉。
繼創辦院長星雲大師後,接任院長的佛光山長老慈惠法師回憶道,早年在壽山佛學院,為維持開銷,不趕經懺的大師甚至到太平間通宵念佛。後來空間不敷使用,於是找到現在佛光山。學生的日記刊在《覺世旬刊》,更是帶動國際學生前來就學。佛光山的出家眾幾乎畢業於佛學院,歷任宗長都是優秀校友。
主席心保和尚畢業於中國佛教研究院,表示辦教育相當不容易,但仍要堅定前行。有教育,佛教才有人才,才能弘法利生,佛法才能久住人間。感謝因為大師的教育,讓他有機會在佛光山和很多人廣結善緣。
第三屆傑出校友心定和尚曾經協助佛學院建設,追隨大師出家56年,走過40個國家地區。心定和尚說,他一個鄉下孩子能如此,一切都要感謝大師。在70歲古稀之年奉大師之命至泰國建設泰華寺,推動南北傳佛教融和,現在81歲耄耋之年,自覺一生沒有白費。
會中以影像見證星雲大師的教育奇蹟,大師在影片中開示佛學院的生命能點亮人間的光明,佛教學院的生命,是諸佛如來所賦予的法身慧命,讓我們懂得慈悲,有智慧,將佛法、歡喜普遍。
佛光山南華大學校長高俊雄表示,他每天接觸的都是佛學院的校友,從他們身上看到大師的「四給」,他要向大家學習承擔與發心、常精進和盡形壽。
星雲大師僧伽教育研究主持人、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所長越建東,從學術角度說明佛光山叢林學院教育。在眾多實證佐證下,以「最好的」評價叢林學院教育。
展場分兩處,一館雲來集以6個十年─「奠基期、發展期、國際期、深耕期、革新期、光大與繼起」,建構佛光山僧伽教育發展史。二館檀信樓從入口處佛學院的圓門、第一棟教室懷恩堂、壽山佛學院時期的筆記等,滿滿懷舊感。「叢林大數據」、「叢林答客問」、數位互動等,則是充滿活力的嶄新面貌。
展覽策展人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,和佛光緣美術館高雄館主任有泉法師,偕同逾100位義工布展,包括主視覺設計道璞法師等多位,依序心保和尚、佛光山長老慈容法師、心培和尚、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頒發感謝狀。
眾貴賓拉下彩球,落下大師偈語「佛光山上聞,讀書聲朗朗」、「佛光永普照,法水永流長」,宣布展覽開幕。
佛光山長老蕭碧霞師姑、佛光山副住持慧倫法師、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學部院長慧昭法師和副院長慧屏法師、慈善院院長依來法師、史傳藏主編依恆法師、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、菲律賓總住持永光法師、港澳深教區總住持永富法師、屏東講堂住持永嚴法師、台北道場住持滿謙法師、佛光山義工會副會長滿醍法師、國際佛光會祕書長覺培法師、圓福寺住持覺禹法師等多位曾擔任佛學院院長、學部主任,以及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妙南法師。以及教育基金獎學金功德主代表劉招明、陳和順、戚品淑、蔡蝴蝶、嚴崔常敏等出席。
紀念展11月16日檀信樓大禮堂開幕,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、泰華寺住持心定和尚、退居和尚心培和尚,海內外僧信800人共襄盛舉,開場由佛光山叢林學院學生帶來歌詠讚頌〈星雲詩〉。
繼創辦院長星雲大師後,接任院長的佛光山長老慈惠法師回憶道,早年在壽山佛學院,為維持開銷,不趕經懺的大師甚至到太平間通宵念佛。後來空間不敷使用,於是找到現在佛光山。學生的日記刊在《覺世旬刊》,更是帶動國際學生前來就學。佛光山的出家眾幾乎畢業於佛學院,歷任宗長都是優秀校友。
主席心保和尚畢業於中國佛教研究院,表示辦教育相當不容易,但仍要堅定前行。有教育,佛教才有人才,才能弘法利生,佛法才能久住人間。感謝因為大師的教育,讓他有機會在佛光山和很多人廣結善緣。
第三屆傑出校友心定和尚曾經協助佛學院建設,追隨大師出家56年,走過40個國家地區。心定和尚說,他一個鄉下孩子能如此,一切都要感謝大師。在70歲古稀之年奉大師之命至泰國建設泰華寺,推動南北傳佛教融和,現在81歲耄耋之年,自覺一生沒有白費。
會中以影像見證星雲大師的教育奇蹟,大師在影片中開示佛學院的生命能點亮人間的光明,佛教學院的生命,是諸佛如來所賦予的法身慧命,讓我們懂得慈悲,有智慧,將佛法、歡喜普遍。
佛光山南華大學校長高俊雄表示,他每天接觸的都是佛學院的校友,從他們身上看到大師的「四給」,他要向大家學習承擔與發心、常精進和盡形壽。
星雲大師僧伽教育研究主持人、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所長越建東,從學術角度說明佛光山叢林學院教育。在眾多實證佐證下,以「最好的」評價叢林學院教育。
展場分兩處,一館雲來集以6個十年─「奠基期、發展期、國際期、深耕期、革新期、光大與繼起」,建構佛光山僧伽教育發展史。二館檀信樓從入口處佛學院的圓門、第一棟教室懷恩堂、壽山佛學院時期的筆記等,滿滿懷舊感。「叢林大數據」、「叢林答客問」、數位互動等,則是充滿活力的嶄新面貌。
展覽策展人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,和佛光緣美術館高雄館主任有泉法師,偕同逾100位義工布展,包括主視覺設計道璞法師等多位,依序心保和尚、佛光山長老慈容法師、心培和尚、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頒發感謝狀。
眾貴賓拉下彩球,落下大師偈語「佛光山上聞,讀書聲朗朗」、「佛光永普照,法水永流長」,宣布展覽開幕。
佛光山長老蕭碧霞師姑、佛光山副住持慧倫法師、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學部院長慧昭法師和副院長慧屏法師、慈善院院長依來法師、史傳藏主編依恆法師、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永本法師、菲律賓總住持永光法師、港澳深教區總住持永富法師、屏東講堂住持永嚴法師、台北道場住持滿謙法師、佛光山義工會副會長滿醍法師、國際佛光會祕書長覺培法師、圓福寺住持覺禹法師等多位曾擔任佛學院院長、學部主任,以及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妙南法師。以及教育基金獎學金功德主代表劉招明、陳和順、戚品淑、蔡蝴蝶、嚴崔常敏等出席。
最新消息
在書展遇見孩子與書本有約 還有大朋友的暖心咖啡
2025-11-14渥太華佛光山授童軍領巾 佛光童軍團送蘋果表感恩
2025-11-14均頭遊書蔬展 閱讀美食環保綠生活
2025-11-14心保和尚關懷光明大學 勉勵學子珍惜學習
2025-11-14紐西蘭北島協會佛學會考 實踐人間生活佛教
2025-11-14菲律賓光明禪院 心保和尚關懷訪問
2025-11-14人間佛教讀書會印度朝聖 信仰路上與佛同行
2025-11-14雲水書車到訪佛教陳榮根紀念學校 培養自主閱讀能力
2025-11-14校長群演情緒大飯店 大樹下說故事傳遞三好
2025-11-14宜蘭地區強降雨致災 蘭陽別院馳援送暖
2025-11-14
相
關
消
息







